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生物下册知识点1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0 14:55:05 来源:网友投稿

生物下册知识点第1篇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种子必须是完整贮存充足营养,胚必须是活的、度过休眠期。外界: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是因为种子在萌发以前必须首先吸足水分,使种皮变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下册知识点14篇,供大家参考。

生物下册知识点14篇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1篇

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种子必须是完整贮存充足营养,胚必须是活的、度过休眠期。外界: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是因为种子在萌发以前必须首先吸足水分,使种皮变软,胚才容易突破种皮。子叶或胚乳里贮藏的有机物,也必须在种子含水较多的情况下才能转化。

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是因为种子在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种子萌发的初期,呼吸作用十分旺盛,各项生命活动都在加紧进行。这时候,种子吸进大量的氧气,可促使子叶或胚乳里贮藏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物(如糖等)容易溶解在水里,供给胚吸收和利用。如果缺少空气,子叶或胚乳里的有机物就不能很好地分解,营养物质也就不能被胚很好地吸收和利用。

温度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种子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大大降低,这主要表现在妨碍种子吸收水分,妨碍种子进行旺盛的呼吸,更重要的是妨碍种子里有机物的转化。因此,种子即使得到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如果温度不适宜,还是不能萌发。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2篇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受精卵的胚盘(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3篇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因此卵细胞和精子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无数个基因。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DNA和基因也随之减少一半;
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成对,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4篇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④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3、性别决定的方式: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

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麻

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5篇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类人猿中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类人猿和人的根本区别是:(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半直立行走,人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不同,类人猿一般不会使用工具,人可以制造和使用简单或复杂的工具;(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大脑不够发达,人的大脑很发达,并且产生了语言

5、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露西),她生活在约(300万)年前,她下肢骨粗壮,说明是(直立行走)

6、从森林古猿到类人猿的进化顺序是:森林古猿→环境变化→下地生活→使用天然工具→直立行走→使用简单工具→使用复杂工具→脑逐渐发达→产生语言→原始社会文明

7、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人的生殖

1、人的生殖主要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2、睾丸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

3、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4、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

5、生殖过程:精子→阴道→子宫→输卵管(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分裂)→胚泡(在子宫内膜内分裂分化)→胚胎(在子宫内继续发育)→胎儿→分娩

6、胚胎发育到(第八周)出现人的形态。发育到第(38周)发育成熟

7、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和胎盘)跟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8、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

1、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身高突增)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加强(3)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3、男性女性除性器官方面的差异外,还有一些各自特有的征象,即第二性征

4、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2)有一定依赖性(3)性意识开始萌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2、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蔗糖、淀粉、麦芽糖等;馒头,大米,红薯,土豆

3、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肥肉,大豆,花生

4、蛋白质:构建和修复身体(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必要时提供能量;奶,蛋,鱼,瘦肉

5、重量相同的糖类、脂肪中,(脂肪)含有的能量最多,(糖类)次之

6、水: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

7、无机盐: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组成细胞的成分

钙:佝偻病,骨质疏松;奶类,豆类

磷:肌无力,骨痛;瘦肉,豆类

铁:缺铁性贫血(铁参与合成血红蛋白);血液,肝脏,鸡蛋

碘:大脖子病,小孩患呆小症;紫菜,海带

锌: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鱼类,蛋类

8、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提供能量,是小分子有机物

夜盲A,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脚气B,牛肉,谷物

坏血C,西红柿,黄瓜等新鲜的蔬菜水果

佝偻D,鸡蛋肝脏

9、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10、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在太阳系经紫外线照射,人体内的胆固醇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

消化和吸收

1、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可以不经消化就被吸收

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3、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胃),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是(小肠),的消化腺是(肝脏)

5、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 (2) (3)

唾液 √ 无 √

咀嚼 √ √ 无

搅拌 √ √ 无

淀粉含量 无 较多 较少

颜色变化 不变蓝 深蓝 浅蓝

6、消化腺及其功能

消化腺 消化液 功能

唾液腺

(分泌唾液) 唾液淀粉酶 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 胃蛋白酶,盐酸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最终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胰腺

(分泌胰液)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流入小肠

肝脏

(分泌胆汁) 不含消化酶,可乳化脂肪

7、三大类有机物的消化场所及最终产物

淀粉(口腔,小肠)→葡萄糖

脂肪(小肠)→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胃,小肠)→氨基酸

8、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原因是

(1)小肠有5~6米长(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4)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指摄取的六类营养素(种类齐全),平衡指各类营养素(量要合适),合理搭配,不多也不少

2、早餐、中餐、晚餐能量比为30%、40%、30%

3、购买食品时注意(食品安全)问题,注意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是否检疫合格,是否发芽,是否是有毒食品,吃蔬菜水果时,要先洗后切,减少农药残留,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4、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

5、鼻毛(阻挡灰尘);鼻黏膜分泌的粘液(清洁和湿润空气);鼻腔内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6、人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误入气管

7、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1、肺在(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2叶),右肺(3叶),平静呼吸时每分钟约(16次)

2、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还与(膈)的运动有关

3、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1)吸气时

肋间肌 胸廓前后径增大

收缩 胸廓左右径增大 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

膈肌收缩 胸廓上下径增大

(2)呼气时

肋间肌 胸廓前后径减小

舒张 胸廓左右径减小 胸廓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膈肌舒张 胸廓上下径减小

4、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6篇

第10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第25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成分A

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是消费者;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捕食链)。同时,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要求:(以右图食物网为例)

①正确指出生产者、消费者

②正确数出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

③正确指出最长的或最短的食物链

④含某种物质浓度最高的消费者(生物富集)

⑤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占的营养级

生物富集及其影响B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B

营养级: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第三营养级;依此类推。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反复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伴随。

第26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A

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也可以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生物圈内有生命存在。

生态平衡B

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特点: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和相对稳定的平衡。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的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A

根据人类的需要,人工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农场、大型养殖基地等各种高生产率的系统称为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态平衡。生态农业正是这样一种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协调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加工业等的综合发展。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A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B

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了自毁家园的蠢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森林面积的减少、荒漠化的扩大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环境,不对人类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7篇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 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 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8篇

第 11 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 、人体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物质都是代谢废物。

2 、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3 、代谢废物的排出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4 、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5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皮质:外侧、颜色较深、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主要器官,具有

肾 脏 髓质:内侧、颜色较浅 形成尿液的功能

肾盂:中央的空腔

泌尿系统 输尿管:
具有输送尿液的功能

膀 胱:
囊状结构,位于盆腔内,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

尿 道:
通向体外的管道,具有排出尿液的功能

6 、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 100 多万个肾单位

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是套在肾小球外面,很薄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

7 、尿的形成

( 1 ) 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 2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8 、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9 、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 体外

10 、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 → 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 肾小管 尿量多 → 肾小管

11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2 、排尿意义:( 1 )排出废物;( 2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 3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

13 、泌尿系统的卫生:( 1 )每天饮用适量的水( 2 )及时排尿( 3 )女性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卫生

14 、皮肤的结构

角质层:保护,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表皮:外、较薄、无血管、上皮组织 生发层: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

皮肤

真皮:内、较厚、有丰富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弹性

还有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胶原纤维:韧性

汗 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附属物 皮 脂 腺:分泌皮脂,滋润毛发和皮肤

毛 发 具有保护功能

指、趾甲

15 、为什么人体出汗后会感到凉爽?

答:人体排出汗液,汗液在蒸发时带走热量,降低了体表的温度。

16 、为什么外面在夏天排出汗液比冬天多?

答:与冬天相比较,夏天环境温度高,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

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量增加,汗液形成量增加。所有夏天排出汗液比冬天多。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9篇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类人猿中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类人猿和人的根本区别是:(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半直立行走,人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不同,类人猿一般不会使用工具,人可以制造和使用简单或复杂的工具;(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大脑不够发达,人的大脑很发达,并且产生了语言

5、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露西),她生活在约(300万)年前,她下肢骨粗壮,说明是(直立行走)

6、从森林古猿到类人猿的进化顺序是:森林古猿→环境变化→下地生活→使用天然工具→直立行走→使用简单工具→使用复杂工具→脑逐渐发达→产生语言→原始社会文明

7、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人的生殖

1、人的生殖主要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2、睾丸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

3、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4、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

5、生殖过程:精子→阴道→子宫→输卵管(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分裂)→胚泡(在子宫内膜内分裂分化)→胚胎(在子宫内继续发育)→胎儿→分娩

6、胚胎发育到(第八周)出现人的形态。发育到第(38周)发育成熟

7、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和胎盘)跟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8、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

1、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身高突增)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加强(3)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3、男性女性除性器官方面的差异外,还有一些各自特有的征象,即第二性征

4、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2)有一定依赖性(3)性意识开始萌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2、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蔗糖、淀粉、麦芽糖等;馒头,大米,红薯,土豆

3、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肥肉,大豆,花生

4、蛋白质:构建和修复身体(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必要时提供能量;奶,蛋,鱼,瘦肉

5、重量相同的糖类、脂肪中,(脂肪)含有的能量最多,(糖类)次之

6、水: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

7、无机盐: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组成细胞的成分

钙:佝偻病,骨质疏松;奶类,豆类

磷:肌无力,骨痛;瘦肉,豆类

铁:缺铁性贫血(铁参与合成血红蛋白);血液,肝脏,鸡蛋

碘:大脖子病,小孩患呆小症;紫菜,海带

锌: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鱼类,蛋类

8、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提供能量,是小分子有机物

夜盲A,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脚气B,牛肉,谷物

坏血C,西红柿,黄瓜等新鲜的蔬菜水果

佝偻D,鸡蛋肝脏

9、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10、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在太阳系经紫外线照射,人体内的胆固醇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

消化和吸收

1、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可以不经消化就被吸收

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3、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胃),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是(小肠),的消化腺是(肝脏)

5、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 (2) (3)

唾液 √ 无 √

咀嚼 √ √ 无

搅拌 √ √ 无

淀粉含量 无 较多 较少

颜色变化 不变蓝 深蓝 浅蓝

6、消化腺及其功能

消化腺 消化液 功能

唾液腺

(分泌唾液) 唾液淀粉酶 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 胃蛋白酶,盐酸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最终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胰腺

(分泌胰液)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流入小肠

肝脏

(分泌胆汁) 不含消化酶,可乳化脂肪

7、三大类有机物的消化场所及最终产物

淀粉(口腔,小肠)→葡萄糖

脂肪(小肠)→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胃,小肠)→氨基酸

8、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原因是

(1)小肠有5~6米长(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4)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指摄取的六类营养素(种类齐全),平衡指各类营养素(量要合适),合理搭配,不多也不少

2、早餐、中餐、晚餐能量比为30%、40%、30%

3、购买食品时注意(食品安全)问题,注意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是否检疫合格,是否发芽,是否是有毒食品,吃蔬菜水果时,要先洗后切,减少农药残留,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4、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

5、鼻毛(阻挡灰尘);鼻黏膜分泌的粘液(清洁和湿润空气);鼻腔内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6、人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误入气管

7、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1、肺在(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2叶),右肺(3叶),平静呼吸时每分钟约(16次)

2、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还与(膈)的运动有关

3、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1)吸气时

肋间肌 胸廓前后径增大

收缩 胸廓左右径增大 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

膈肌收缩 胸廓上下径增大

(2)呼气时

肋间肌 胸廓前后径减小

舒张 胸廓左右径减小 胸廓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膈肌舒张 胸廓上下径减小

4、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10篇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有效期为20XX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XX年7月31日。失效期为20XX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XX年6月30日。

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和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但必须符合病情或伤情。

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以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看课本84页。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具体操作看课本85页。

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3)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用手指或绷带压迫止血。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11篇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比较法是最重要的方法。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过程: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例:

关于生态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此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的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闪电 。

(2)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3)他做出的假设是原 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

(4)他搜集到的证据是 实验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生成了原先不存在的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5)他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出有机小分子。

(6)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 甲烷,氨,氢,水蒸气等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12篇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13篇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 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 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14篇

第 8 章 人体的营养

1 、蛋白质的检测 实验现象:甲试管中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乙试管中颜色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设置乙试管的作用:与甲试管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可进一步说明甲试管中的颜色变化不是由水引起的。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

2 、维生素 C 的检测 实验现象:蓝紫色的吲哚酚试剂滴入甲试管后,蓝紫色立即褪去;滴入乙试管后,蓝紫色不褪去,溶液颜色变成蓝色。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维生素 C 可以使吲哚酚褪色,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使吲哚酚褪色。

3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 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4 食物 供能物质 脂 肪: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

中的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

营养 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成份 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 无机盐:构成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5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

6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 、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8 、说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 多种酶

淀粉 ------------- → 麦芽糖 ----------- → 葡萄糖

口腔 小肠

蛋白质酶 多种酶

蛋白质 ------------ → 初步消化 ---------- → 氨基酸

胃 小肠

胆汁 多种酶

脂肪 ------------- → 脂肪微粒 ----------- → 甘油 + 脂肪酸

小肠 小肠

9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10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是由小肠吸收的。

11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因为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长约 5—6 米,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

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从而促进小肠的吸收;小肠绒毛的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通过。所以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12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

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饮酒要限量;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食物要清洁卫生、不变质。

13 、营养合理的饮食:每日均衡地吃 “ 平衡膳食宝塔 ” 中的五类食物,并且保证每日三餐、

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30% 、 40% 和 30% 左右。

14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5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16 、营养物质的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主要是指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

17 .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

功能:运输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无细胞核,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如一个人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 HB )太低,就是贫血。

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20 .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21 . 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23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血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4 、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 ABO 血型系统,包括 A 型、 B 型、 AB 型和 O 型四

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25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

26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7 、毛细血管的五最:
1 )管壁最薄 2 )血流最慢 3 )分布最广 4 )数量最多 5 )管腔最小

29 .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它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30 . 心脏有四个腔 :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

31 . 心脏的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 --- → 主动脉;肺静脉 --- → 左心房;右心室 -- → 肺动脉;右心房 -- → 上、下腔静脉。

32 . 血流有一定的方向,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由心房到心室,再通过动脉离开心脏。血液不会倒流是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单方向开放的瓣膜。

33 . 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博动,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

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博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34 . 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χ 心率

36 .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 =60 秒(一分钟) ÷ 心率

37 .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 )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 2 )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38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9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 --- → 主动脉 --- → 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 --- → 上、下腔静脉

--- → 右心房 (物质交换)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40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 → 肺动脉 ---- → 肺部毛细血管 ---- → 肺静脉 -- → 左心房 (气体交换)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41 小结:( 1 )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 2 )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 3 )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 4 ) 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 5 )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 ( 6 )红色是动脉血,蓝色是静脉血。

(以上要比照图示认真记一下!)

42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43 、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博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的方向传播,叫脉搏。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切脉 ---- 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于左手腕部外侧)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下册 生物 生物下册知识点14篇 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14篇) 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