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高考生物知识总结8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1 21:10: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第1、蛋白质功能: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⑤免疫功能,如抗体2、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知识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8篇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1篇

1、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2、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2篇

必修一: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这部分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题目并不难,但是需要考生记住哪些是糖类,哪些是脂肪,不要记错。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部分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重要,中等偏下的考生容易记混淆,需要加强记忆。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成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这部分知识点会在填空题中出现,常见的考法有: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4:生物的膜系统指的是细胞器膜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组成。这些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很相似,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这部分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都有可能出现,会考察它的组成成分。

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在作答的时候注意看题目要求,是否需要作答完整。

必修二:

1:孟德尔试验成功的原因:选用了正确的试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队及以上的性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才提出的假说并设计新的试验来验证。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两个定律可以说是遗传学部分最重要的两个定律,经常在大题中出现,很多与遗传有关的题都是围绕这两个定律出的,同学们要记牢。

3: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但是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中心法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法则,经常在考试中出现。

4:单倍体植株长弱小,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却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部分也是常考点,属于重难点知识,考生们要对此给予关注。

5: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大家对种群的基因库都会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完整地描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同学们尽量记住种群的基因库的概念,避免丢分。

必修三: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这部分知识经常在大题中出现,考生们要牢牢记住呀。

2: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纸杯,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的是原有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同学们一定要区分好,不能混淆。考察方式主要是举一些例子,让你判断它属于什么演替。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负反馈调节不但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种调节。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直接、间接价值。考生们要注意对这几种价值进行判断,不要混淆。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3篇

高中生物易错点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单倍体,2,纯合子,位于Y染色体上。

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或

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遗传中注意事项:

(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

(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3)重新化整的思路(Aa自交→1AA:2Aa:1aa,其中aa致死,则1/3AA+2/3Aa=1)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

(5)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Y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6)一次杂交实验,通常选同型用隐性,异型用显性。

(7)遗传图解的书写一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

(8)F2出现3:1(Aa自交)出现1:1(测交Aa×aa),出现9:3:3:1(AaBb自交)出现1:1:1:1(AaBb×aabb测交或Aabb×aaBb杂交)。

(9)验证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分离定律(或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动物一般用测交)

(10)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则基因通常位于X染色体上;出现2:1或6:3:2:1则通常考虑纯合致死效应;子代中雌雄性状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1)F2出现1:2:1不完全显性),9:7、15:1、12:3:1、9:6;1(总和为16)都是9:3:3:1的变形(AaBb的自交或互交)。

(12)育种方法: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最简单育种方法(自交)。

(13)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部仍为二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对动物细胞无效。秋水仙素是生物碱,不是植物激素。

(14)遗传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症。

平常考试用常见错别字归纳:液(叶)泡、神经(精)、类(内)囊体、必需(须)、测(侧)定、纯合(和)子、抑(仰)制、拟(似)核、拮(佶)抗、蒸腾(滕)、异养(氧)型。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糖蛋白(识别功能,如受体、MHC等),载体蛋白,水通道蛋白等。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着丝粒断裂,减数分裂有基因重组,有丝分裂中无基因重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四分体时期。(识别图象:三看法针对的是二倍体生物)。

没有纺锤丝的牵拉着丝粒也会断裂,纺锤丝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均分到两极。

精子、卵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但全能性较大、无细胞周期。

表观光合速率判断的方法:坐标图中有“负值”,文字中有“实验测得”。

哺乳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厌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受精卵、2~8细胞球期、生殖细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讲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实例:克隆羊),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基因探针可以是DNA双链、单链或RNA单链,但探针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如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贫血症),则探针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荧光标记的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DNA作为探针。

病毒作为抗原,表面有多种蛋白质。所以由某病毒引起的抗体有多种。即一种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分子)引起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有多种(一种抗原分子对应一种特异性抗体)。

每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受体是有许多种的,而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只对细菌起作用(抑制细菌细胞壁形成),不能对病毒起作用。

转基因作物与原物种仍是同一物种,而不是新物种。基因工程实质是基因重组,基因工程为定向变异。

标记基因(通常选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检测重组质粒是否被导入受体细胞(不含抗性)而选择性培养基(加抗生素的培养基)的作用是:筛选是否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抗生素针对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没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产生新物种判断的依据是有没有达到生殖隔离;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能否交配成功并产生可育后代。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而不是培养出动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酵母菌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4篇

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_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5篇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公式: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基因(或DNA)的碱基:信使RNA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语句:

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大;②分子结构复杂;③种类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注意: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有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两者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团、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三种含氮碱基。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6篇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 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2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6、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2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0、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32、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3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常呈 镶嵌分布。

3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0、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4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4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4、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可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4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9、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0、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5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光、声、温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信息素)、行为信息。

52、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5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概括为: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延长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人工控制光周期,早熟高产);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55、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5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7、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58、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9、不仅在生物群落内部,而且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6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6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

6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6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64、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65、迁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6、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67、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6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69、设计实验的三步曲:共性处理(注意分组、编号)、变量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结果处理(要给出可操作定义,即衡量因变量的方法)。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7篇

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功能过高):

1、自身免疫:在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所引起的作用。

2、自身免疫疾病: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的现象。

3、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缺陷疾病分类:

⑴、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造成,生来就有。

⑵、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后天形成。

达尔文试验发现:

①、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

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③、用锡箔小帽将胚芽鞘的尖端罩住,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第8篇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_)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 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世纪末叶,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如何?到底哪种成分才是遗传物质?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由于染色体不是单一物质组成,因而,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相当激烈,随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进行,使人们普遍接受了DNA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你认为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是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是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是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四是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在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中,一批批科学家前赴后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这些经典实验的创新之处及其他们的结论怎样? 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球菌一起注入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并分离得到了能够稳定遗传的S型肺炎双球菌。据此,他得到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促进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艾弗里及其同将组成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已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并创造性的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加入,发现只有加入DNA才能促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他们首次提出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让人们普遍接受“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结论的科学家是赫尔希和蔡斯,在于他们找到一种特殊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T2噬菌体(蛋白质与DNA可以有效分离),并借助于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噬菌体侵入到细菌的成分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为什么只能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不能用14C和18O?如何标记? 标记两种物质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进行噬菌体中侵入到细菌体内的是DNA还是蛋白质,因而标记元素应该是蛋白质或DNA特有的,如果选用14C和18O两种物质均含有不具有特异性,因而不可以。而DNA含P,蛋白质含S,P、S是他们各自特有的元素,因而可以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由于噬菌体等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宿主细胞单独进行,其生命活动及物质合成必需依赖于活的宿主细胞,因而,利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应先利用同位素标记其宿主细胞,然后以噬菌体病毒侵染已被标记的细菌,使形成的噬菌体含有被标记的元素。

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正确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所有生物而言,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还可能是RNA或蛋白质;二是含有D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三是绝大多数生物含有DNA。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1)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推荐访问:高考 生物 知识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8篇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集合8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