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8篇

时间:2023-06-26 16: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第1篇能力储备。有一个现象大家不知注意到没有,有一部分孩子在一、二年级数学常常考满分,三年级也还好,升到四年级后成绩就逐渐下降。这是为什么呢?从理论上讲,这是学习者所学知识与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8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1篇

能力储备。有一个现象大家不知注意到没有,有一部分孩子在一、二年级数学常常考满分,三年级也还好,升到四年级后成绩就逐渐下降。这是为什么呢?从理论上讲,这是学习者所学知识与学习能力不协调所致,也就是说,高年级知识要求提高了,而他的学习能力未跟上,造成学习吃力,久久之,成绩下降是必然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年级孩子计算3+2时,他常常把它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即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这种思维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它是低级思维。随着年级升高,孩子要逐步从具体现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比如,到了三年级,他要计算+,单凭形象思维已经无法完成等于的结果了,他要把小数与元角分联系起来,知道元就是实物的2角,而2角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物了,它是符号化的概念在币值上的反映,其抽象程度可想而知了。或许有的家长会疑问:没你说的这么复杂呀,我孩子知道这个结果是呀。如果您的孩子没有经过上面的思维过程的话,那他是凭记忆、模仿得出的结果,这是低级的学习方法,等到了高年级,老师讲授的东西超过了他的模仿、记忆能力范围的时候,他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四年级阶段,孩子要完成从低级的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高级的抽象逻辑思维。完成得越充分,孩子的成绩就越稳定。从这种意义上说,家长不要把眼光只盯在考分上,也不要把关注点停留在对与错上,不要把孩子的出错归纠于孩子笨上。

所以,辅导孩子学习,不仅要辅导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在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做对了多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做错了多问他你是怎么想的,不会做的作适当启发,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只有学习方法得当了,学习能力提升了,他才能适应高年级的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2篇

培养兴趣:俗话说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仅仅让孩子去死学、死记是非常不可取的方法,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讨厌的心理,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程越来越想放弃,越来越想逃避。所以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方式才是学好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方法。

寻找学习技巧:大家都清楚熟悉数学这门课程,每一道题目都是有理有据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得到答案的,答案都侍定的,但是解题的思路,突破口,以及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必须在学习中锻炼孩子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样不仅仅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好方法,不止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也能很好的掌握,并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突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目,在计算过程中,一丝一毫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学习数学或是练习数学的时候,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步骤,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将来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学大教育的各种训练不但能让学生在成长中学习,也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3篇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

易错的情况:

++

38×99+99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如:

表示(十分之五),

表示(百分之五),

表示(百分之二十五),

表示(千分之五),

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

如:,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是1个 ,10个是1个, 10个是整数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写作: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如:

= =……

……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1、求近似数时: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4篇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5篇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如:

表示(十分之五),

表示(百分之五),

表示(百分之二十五),

表示(千分之五),

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

如:,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是1个 ,10个是1个, 10个是整数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写作: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如:

= =……

……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1、求近似数时: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6篇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6、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7篇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

易错的情况:

++

38×99+9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第8篇

1、学会预习和复习

  四年级孩子要学会课前预习并定期复习,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逐渐让孩子形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的关键是找出自己对新课内容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听老师的讲解。复习的关键是保证记住重要的知识点,确保学过的内容已经没有疑问,每个数学知识的链条是紧密闭合的。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教给孩子学会总结学习数学的经验教训。四年级孩子很多不愿意做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法练习,但是他们在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经常因为马虎将一些简单的运算算错。

  让孩子自己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弱点,建立“错题集”也是一种不错的总结方法。孩子在做作业和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错,做错题是很正常的,但是要保证自己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

  2、树立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并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例如在解两步和三步应用题时,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数学的基本思想。这需要孩子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简便的方法。

  3、多练习是学习数学的法宝

  就像打球一样,要打好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练,练的多才能打得好,光说不练没有用。四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开始发展,对一些概念和算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练习来加深和巩固。但是练习不是越多越好,练习也不是重复做同样的题,应该在保持孩子练习兴趣的基础上做一些典型的练习。

  4、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

  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如果基本的概念理解不清,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混乱,数学逻辑性的基本特征就无法体现,或者简单地说,概念理解不清就学不好数学。


推荐访问:下册 人教版 四年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推荐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资料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