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9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2 16:00:11 来源:网友投稿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第1篇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9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9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1篇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_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_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_,方_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_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_。,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_,也不存在脱离方_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_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_,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2篇

世界史重大战事

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侵_争:(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2)经过: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3篇

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

①红巾军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

②明朝建立

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

(1368年)

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2、专制措施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

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

①控制中央

太祖颁行《大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内容集中条理明,经济立法初施行。

主张重刑惩腐败,君主专制为核心。

②控制地方

地方各省三权分,布政使司掌行政。

监察司法按察司,都司执掌省军政。

③控制军队

明设五军都督府,统兵有权勿调兵。

兵部调兵听帝命,军队统帅为帝君。

④特务统治

明朝专制新特征,特务统治最典型。

掌管缉捕“锦衣卫”,皇帝直辖捕官民。

旋后设立东西厂,宦官统领帝掌政。

⑤控制_

明清科举新特征,八股取士最鲜明。

四书五经来命题,八股行文禁议论。

知识分子遭束缚,利于君主育顺臣。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记忆口诀

1、靖难之役(15世纪初)

太祖封王到边庭,藩王势大图国君。

建文削藩燕王反,挥师南下破京城。

“靖难之役”易帝君,改元永乐都北京。

2、营建北京

朱棣诏令建北京,蒯祥主持设计新。

突出皇权城三重,宫城皇城外京城。

布局对称又庄重,黄瓦红墙喜建成。

成祖诏令迁都城,改称京师远扬名。

3、成祖主要活动①政治

太祖封王埋祸根,建文削藩起风云。

“靖难之役”破京师,营建北京迁都城。

②民族

册封蒙古两首领②,修缮长城北疆靖。

西南平叛黔设省③,“改土归流”明施行。

③外交

郑和西下扬国威,亚非外贸交流频。

④文化

《永乐大典》解缙编,类书今现存。

三、明末农民战争(1627-1644年)记忆口诀

1、起义原因

明朝后朝局变更,政治腐败败日深深。

①政治因素

皇帝不朝权旁落,奸臣宦官掌朝政。

严嵩王振与刘瑾,横掠百姓害忠臣。

“阉党”势大魏忠贤,迫害东林④最典型。

②经济因素

明朝权贵地兼并,农民流离起义兴。

2、概况

明朝末年天灾频,田赋三饷⑤民难忍。

①兴起

陕北首义数王二,序幕揭开多义军。

②发展a张献忠

起义首领张献忠,武昌大西政权兴。

攻克成都又称帝,抗清斗争后牺牲。

b李自成

反明闯王高迎祥,牺牲后继李自成。

进军河南势日盛,“均田免粮”民参军。

攻克洛阳下西安,大顺政权败敌人。

③高潮

闯王大军攻北京,崇祯自缢易帝君。

大顺东征山海关,清军袭击趋北京。

④失败

闯王转战陕豫鄂,湖北通山惜牺牲。

3、功绩

明末农民多抗争,农民战争意义深。

①政治

封建统治遭重创,_明朝立功勋。

②经济

权贵逃亡民占地,清朝田税有更新。

③_

“均田免粮”反地制⑥,农民抗争新水平。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经济制度

1、一条鞭法(1581)

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

①内容

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②影响

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2、更名田(1669)

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3、摊丁入亩

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①内容

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②影响

“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1、推广新作物

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2、经济作物扩种

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进步特征

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①工具革新

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②技术提高

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③分工细密

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④产量大增

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⑤萌芽出现

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2、萌芽概况

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①明朝

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②清朝

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

3、萌芽受阻

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①市场因素

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②资本因素

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③税收因素

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④外贸因素

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⑤根本因素

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

1、商业繁荣

明清商业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

①商品多

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

②商贩多

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

③商城多

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

④市镇多

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

2、外贸概况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

①明朝繁盛

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

明末清朝局变更,殖民东来显野心。

②清朝衰微

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

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

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

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4篇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发展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氛围);民族交流融合,中外文化交往(吸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继承)。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⑵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的国家。⑵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_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⑶唐朝末年,_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_武器。

天文和历法成就: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⑵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医学的进步:⑴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占有重要地位。⑵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⑶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建筑的成熟:⑴隋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将大兴城扩建为长安城。⑵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⑶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占有重要地位。

二、诗歌黄金时代——初唐: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盛唐:A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边塞诗—高适、岑参;成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倡导反映生活;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晚唐:咏史诗;杜牧、李商隐。

三、多姿多彩的艺术:

艺术宝库莫高窟: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一。⑵它座落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⑶隋唐时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⑷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异彩焕发的绘画: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图》)和唐朝的阎立本(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后世称他为“画圣”)。等。

巅峰时代的书法——⑴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⑵书法家有:①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风格多样的乐舞:乐曲有《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之上。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5篇

【君主专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1)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_。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1)丞相的职责:

(2)根源:制度本身。

(3)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_本质的反映。

(5)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6)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1)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2)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

2、评价:

(1)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__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_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1)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2)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3)世袭。

2、察举制:

(1)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2)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4)途径:征召、举荐等。

(5)特点:封闭性,_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1)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2)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3)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1)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2)依据:文学才能。

(3)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_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2)唐代:道、州、县。

(3)宋代:路、州、县。

(5)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7)清代:省、道、府、县。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

五、拓展与补充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

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6篇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东南沿海地区;代表: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_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还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此外,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作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奋力拼搏,但历史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7篇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 社会意识:只是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并不是同步,绝对统一的关系)

反对倾向: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

实践观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a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会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a 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他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他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力进步

生产力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内容: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放中实现的.

a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是阶级分析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 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群众观点是只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

b 群众路线是只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以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的价值 –(自我价值) 价值的享受着 索取

- (社会价值) 社会的创造者 贡献

评价价值的标准:看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 a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他的贡献越大.他的幸福感越强.

b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c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必由之路,拥有幸福的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b 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 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贡献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8篇

重点知识

19世纪末,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三个问题、论战的结果和意义。

三个问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

这场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教条的束缚,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活动

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2)著书立说:康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最有代表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到文章。(3)办报纸: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4)上书皇帝:如公车上书,呈〈应诏统筹全局折〉等。(5)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进行演讲、讨论、读书等。(6)通过同顽固派的论战宣传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失败原因

意义:(1)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2)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失败原因:(1)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结果必然失败。(2)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对变法进行镇压。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4、《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亿两。(2)拆毁北京至山海关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4)惩办反帝斗争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反帝组织活动。(5)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戊戌变法留给人们的启示

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改革必须有思想、经济和政治基础。要战胜旧思想、旧制度和顽固势力才有望成功。(可从多角度发挥)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基础知识

兴中会和陆浩东

兴中会: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由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陆浩东: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

同盟会的成立

1905,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民报》为机关刊物,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第一次;黄花岗起义——规模。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为了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

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领新军工程营革命士兵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督都,全国各省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成立

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但也混入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具有进步意义。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 第9篇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_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_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_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_,方_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_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_。,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_,也不存在脱离方_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_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_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_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_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_,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_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_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_。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_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_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_成果:

①__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__及其主题

③“_”重要_及其本质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二 必修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9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四(集合9篇) 高二历史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