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必备(2023年)

时间:2023-07-05 14:00:09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第1篇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必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必备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 第1篇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提问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课堂提问教学安排得当,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教师在讲授后,学生根据老师提问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时间有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较少,通常只重视对数学题目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但同样他们缺乏主动性,很少向老师提问。因此,教师很少得到学生的反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问题设置不够完善,形式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比较随意,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缺乏创新性

在数学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忽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往往依据主观意愿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

课堂提问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出发点,且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有利于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课堂提问需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采取提问的教学形式时,其问题需要具有良好的启发性,注重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设置课堂提问的问题时,教师需要进行创新,保证问题的新颖和难度适用,既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又可以培B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思维。

课堂提问需要具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经过一个心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提问的问题进行设置时,要有层次性,而且要逐步进行深化,以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提问需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教师在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时,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提问的单一模式,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知识可以及时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在提问学生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不能仅仅重视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全体学生均等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并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重视问题的时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中的部分时间是对前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再学习新的知识点,最后通过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好提问问题的时机,同时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提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另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提高问题的质量,适当减少问题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中,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课堂提问时间有限、课堂提问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等。因此,课堂提问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启发性,一定的广泛性、层次性,还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从而可以提高教学的进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 第2篇

关于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名特教师展示活动。其中育才小学王钊老师执教的人教社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是教材新增内容,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这一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从优化的角度在多种烙饼策略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统筹思想非常抽象,怎样把它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明白,便于操作呢?王钊老师用巧妙、合理、艺术的提问把运筹思想“烙”在学生脑海里。

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王钊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我仅就课堂提问对本课做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当学生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火候”,及时进行“解惑”,把握准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

【案例1】

当王老师就烙饼问题进行了简单交待,“1张饼烙2面,烙1面要3分,1个锅同时能烙2张饼”。“3张饼怎样烙最快呢?”问题刚刚抛出,学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用学具动手实验3张饼的烙法。不一会儿功夫,孩子们一个个举着小手,争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王老师此时并没有急于展示正确结论,而是先充分肯定了用18分钟和12分钟烙法的学生,这时9分钟烙法的学生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们讲解了他们节省烙饼时间的好办法。两种方法的比较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钟这种烙法的价值。此时学生思维开始迸发了,不断地质疑着,9分钟烙法比12分钟、18分钟时间节省在哪了呢?王钊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的愤悱点,问“要尽快烙好饼,哪种最合理?”“为什么第三种安排最合理?”

【分析】

这里“为什么”的追问,可以说是整堂数学课的心脏、命脉。它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观察时间的多少上,更多地是促使学生透过现象思考其本质。原来第三种安排是充分利用了锅底,使锅底每次都能同时烙两张饼。这里的设计抓住知识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时,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深化,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学生通过探索、讨论,思维火花的"产生、喷发和碰撞都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获得释放。

二、恰当选择提问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接受、理解、思考水平与课堂提问选用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从课堂提问的方式上来说有很多种,如:直问、曲问、正问、反问、疏问、追问等等,而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作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要多用几种方式,这样才更能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

【案例2】

当王老师直问“为什么用9分钟烙三张饼这种安排最合理”时,她敏锐地观察到学生回答有一定困难。此时她不是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而是应用了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刨根问底。

师:为什么第三种安排的时间最短,第一种安排的时间最长?

生:因为第一种安排每次锅里只放了一张饼,没有利用题目中“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师:第二种安排比第一种安排时间要短,短在何处?第二种安排的步骤中哪几步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生:第二种安排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充分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师:第二种与第三种相比,时间又长了,长在哪里?

生:第二种方法的后两步锅里只有一张饼。

师:也就是说第二种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锅底。

(两人一组,再次按第三种方法烙三张饼)

师:第一次烙1号、2号饼的正面,但为什么第二次要烙2号饼与3号饼交换顺序来来烙呢?

(生略)

师: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合理?

生:因为这种方法烙时,锅里每次总有两张饼,没浪费锅底。

【分析】疏问破难点

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第三种安排最合理”,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王老师能及时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设计一组相对比较容易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观察、思考,一“长”一“短”的对比提问,帮助学生回顾整理了三种不同烙法,比较区别几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在这种“层层剥笋”似的疏导性提问后,学生在全班讨论和自我反思中达成共识,形成“整体考虑、合理安排”这种统筹思想。

【案例3】

师:5张饼怎样分组?

师:老师将5张饼分成3组,第一组2张,第二组2张,第三组1张,行吗?为什么?

生:(略)

师:因此烙饼时,千万不要让一组里面只有1张饼,否则这样就会浪费锅底了。

【分析】反问促深化

教师首先提问5张饼怎样分组时,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结果。王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再就此问题进行反问。这里的反问代表了部分学生的心里想法,同时设计的反问问题牢牢抓住错误症结,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错因——没有充实利用锅底。此处的反问促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具体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4】

在学生正确探究完4、5、6、7张饼的最佳烙法后,

师:怎样将饼分组就能保证每次锅底可以烙2张饼?

生:(略)

师:利用你们发现的规律,怎样给8、9、10张饼分组呢?

生:(略)

师:如果给你更多的饼,你能合理安排吗?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呢?

【分析】追问实现升华

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运筹思想的经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探寻4、5、6、7张饼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烙饼方法上,而是要通过方法寻找烙饼规律。因此,在课末王老师顺着4——7张饼的解题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设计了三个问题,最后刨根到底解决了“给你更多的饼,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我们要对饼进行分组,要么2张,要么3张饼看成一组,这样才能最节省时间”,从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这堂课通过简单的烙饼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由于教师精彩、有效的提问,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确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地方,让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中教师提问语言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 第3篇

在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往往是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不论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学活动正在进行时或者是教学活动结束时,提问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提问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智慧。本堂课中,这位教师也设置了很多问题,学生回答的也相当到位,出错率极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能够“动起来”了。但经本人细细思索,则感觉其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多属于知识性问题即低智性问题,这种问题只是要求学生从记忆中找寻答案,几乎不必加以思考,所以很难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其实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多为低水平的认知问题,其比例约为60%至80%。这类问题属于死记硬本的回忆性知识,而高水平的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的问题,却很少提出。因此,一堂课看似很“热闹”,殊不知学生成了答题的机器,很难发挥其主体性地位。这种课堂所运用的互动式教学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学生没有思维的碰撞,情绪的激动,学习起来缺乏灵性和动力。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很难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提问大师。他的弟子颜回在《论语》中是这样形容他的教学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从中可见: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决不能忽视“问”的学问。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提问方面要注意树立意识,养成习惯,培养能力,以期提高提问效果。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第一:课前准备充分。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好坏。教师上课必须要先备课,无备课的上课是肯定不行的。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了解教材,钻研教材,深挖教材,更要超越教材。在此基础上,事先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兴趣、教育程度与学习经验的问题,并预测:何处提问;
何时提问;
提问什么;
如何提问;
提问谁;
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何评价等等,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课中积极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要随机应变,把握课堂机智,适时提问,使课堂气氛更生动,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再提问时,身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表述的文字语句要简明扼要,避免引起学生的模糊不解。复杂深刻的问题宜于书面提问,即把问题板书出来。2、问题不要一次提太多,最好一次一个问题,否则会干扰学生对所提问题进一步的深思。3、提问要根据学生的表情动作有选择性。学生对岁提问题懂的程度多数表现在其上面。例如: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

.托腮挠首,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
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回答。4、提问问题后,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候答时间,三、五秒钟足矣,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也完不成教学任务。5、提问要注意先易后难的原则。《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6、提问应面向所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弱,让其回答难易适度的问题。7、及时予以评价。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所提出过的“效果律”中指出:“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作为教师,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和颜悦色的给与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

总之,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必须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提问,一丝不苟,锐意创新,使提问真正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出一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 第4篇

“有案”与“无案”的思考

作为教师,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上课必须备课写教案,做到有“备”无患嘛!正如现代教育评价观所提倡的那样,备课也要注重其过程性评价。

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着重在于如何处理教材?怎样突出教学重点?怎样分散教学难点?运用什么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怎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果经过深思熟虑,理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重点,做到“胸有成竹”,即使不动笔写教案,也会“无案”有佳课。

现在部分老师由于工作任务重,或根本就是懒,照抄备课资料,有的还戏说:“我没有照抄,因为我比教参上要少两个字”,这样即使有教案也难有佳效。有的教参上的确有优案,但各自学情不同、理解不同、教学特色不同,也应该批评地接受。

“详案”与“简案”的对话

现在有的地方是青年老师要求写详案,中老年教师可以写简案,理由不言而喻。有人认为,青年教师需要详尽的钻研和分析教材,而中老年教师则可凭已有的经验来处理教材,或许这种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可。

“详”与不“略”的分界,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加以个人的教学特色来定,而不能仅根据年龄的大小而定。青年教师或许用详案来约束,促其钻研教材,但也可在仔细钻研思考后提纲挈领写出简案,而中老年教师也应根据现代儿童特点及学习特色而不时撰写详案,正所谓“老革命”也有遇到“新问题”的时候。

“应付”与“求实”的.对垒

有人感叹“最痛心的莫过于浪费精力抄教案”。这种浪费精力抄教案的源泉何在?不得而知!

上好一节课的确不容易!在当今“务实”、“创新”要求下的教学更不易。一些教师没有在“务实”上下工夫,更没有在“创新”上做文章,而是照搬抄袭教参,这样,既免去了操心劳碌之苦,又应付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何乐而不为!

要让“务实创新”的阵容不断壮大,就必须不断改革备课与评价制度,加强过程性评价,走进课堂看实效,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中,不再疲于“应付”,而在“务实创新”中发展。

欢迎您对《有备无误求实效》以指导!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 第5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 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创设教学情景, 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包括:

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一课时,可以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

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这是,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教学例题简单易懂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

推荐访问:必备 课堂 随笔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必备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必备5篇)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随笔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