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18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06 10: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第1篇一、从感兴趣话题引入,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为,当学生的学习材料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时,他会主动与它接近,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方法对其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18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18篇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一、从感兴趣话题引入,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为,当学生的学习材料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时,他会主动与它接近,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方法对其进行再创造。爱玩玩具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从学生喜欢玩玩具、做玩具这一特点引出,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研究,获得亲身的体验。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圆的实例,并且还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灵活处理教材,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学生手中有了圆规,多少都有一些画圆的实践。不能把学生已有的画圆的`技能都看成空白。故我在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画圆,事实也说明,虽没有老师强调的一二三点,但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画出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画圆过程中的注意点,进一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画圆的方法。这些发现都是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出来的收获,学生通过感知便能知道,不再需要老师的画图三步曲了。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如在这节课中,让通过“做玩具”等一系列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以及本年段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特征。特别是在对学生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

四、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上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标准》还指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作为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资源,尽可能的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一组连线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和它的直径有关,并通过对错题,如“自行车车轮直径7厘米”、“茶杯盖的直径5分米”等的辨析和借助手势比划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等诸多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备课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备学生之所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教学时,教师也应多关注学生,要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临时适当地调整教案,开发和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场所。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2篇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本课时,考虑到孩子在生活中对千以内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主要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关系及意义。如在引入 “千”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9个珠子,再添1个珠,是10;
接着拨99再添1个珠子,是100;
最后拨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千,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位值概念的体会。为了让学生对“千”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岀示1个大正方体,让学生猜猜这是由几个这么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答案五花八门。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中卡片数一数:先一个个地数,1条是十,再一条条地数,10条是一百,再一片片地数,10片是一千……,再次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和进位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接着再出示一张纸,用手比划下500张有多厚,再出示500张纸,调整下之前比划的厚度,有了500张纸做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1000就有2个500,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进一步建立千的表象……

本节课比较遗憾的是在探索数数的方法时,由于赶时间,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想法,而是让会的`同学一带而过,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即使学生表述不清或不会,我们也应该学会等待,让会的同学帮忙补充,又或者通过解读会的同学的想法也是一种学习,一次两次说不清,慢慢就会了。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3篇

《拔萝卜》一课是学习加减法以来第一次接触用竖式计算,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竖式,而且有的还能正确的列出来,所以学生学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教学中我一直以两只小兔拔萝卜的生活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检验,我觉得本节课在以下三个方面较为成功:

1 、学生学习兴趣高。不论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拨一拨计数器、算一算、写竖式,使学生体验到“ 36 + 23 ”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动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3 、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算法的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⑴尊重学生独立思想;
⑵学生表达多样化;
⑶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本节课中,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如,把 36 和 23 分成 30 和 6 与 20 和 3 , 30 + 20=50 , 6 + 3=9 , 50 + 9=59 ;
用 36 + 20=56 , 56 + 3=59 ;
用竖式计算……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也有许多地方不尽如意,需要改进。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4篇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课堂上的一个个始料未及的场景也是让我苦笑不得,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回首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一个月,我发现也收获了许多……

首先来说最头疼得的是纪律问题。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再生动的教学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纪律养成教育。刚开始上课时,我就是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发现儿歌、课中操特别适用我们这种大容量的班级。

其次是解决孩子们喜欢学数学的问题。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生动、有趣、吸人眼球的导入,可以缩短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时间。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在每次上新课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一段故事,以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来导入新课,一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游戏可以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在课堂中以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不足之处: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和自信心;
对学生知识掌握规律把握不到位;
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
在纪律方面还应再严格要求。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兔请客》说课稿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设计理念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第二部分:说设计思路

1、教材特点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那么,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游戏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

(一)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结满果子的果树,告诉他们表现好的同学就有机会摘果子,再通过课件显示情境图,小兔也摘下的许多果子,准备请它的朋友吃果子,然后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创设了“小兔请客”情境。

1. 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第一幅图并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提出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说: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其中解决较难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视为重点。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依据“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个理念设计的。作为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相互倾听、相互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新课标倡导鼓励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算法,教师要特别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注意保护每个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与交流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出新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与交流中,自己去体会、理解、选择。这样既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又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有了上面的学习和引导,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应该会很容易的解答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 50-10=40

差 数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再次举例说明。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2、过课件演示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在快乐的做游戏,这时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通过找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几个小动物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指导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这时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
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4、课件显示小动物们参加完联欢会,都要回家,可是该怎样安排坐车呢?先让学生先思考过程,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6篇

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依据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认识竖式,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运算。

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实施教学后,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拔萝卜这个情境引入新课,立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接着请学生帮助解决小兔拔萝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研究与探讨中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最后在两只小兔解决小猴、小狗的问题,在帮啄木鸟给大树治病,送萝卜去北京迎奥运中解决层层深入的练习。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计算、体会学习的快乐。

3.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在学生经历探索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能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学一学、想一想,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也自感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进一步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2、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整节课中大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评价,没有积极鼓励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7篇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

(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
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 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
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水果刀、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4、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有的学生用,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 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二)新课学习:

认识二分之一,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这个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一分

(一))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1/2的含义)请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2,那另外一份呢?

师:(实物演示没有平均分的情况)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苹果,这样分,其中的一份能用1/2表示么?为什么?

师:看来,要找到1/2,必须怎样分?(板书:平均分)感受1/2。

(1)画一画。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67页(出示图片:正方形、菱形、六边形、小房子、花瓶)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小结:通过找1/2,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1)、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找出1/4么?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 师:这是谁的?说说你找的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1/4,我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师:(指着贴的图)对折两次,打开后就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板书:1/4)

对比三幅图,涂色部分不一样,都能用1/4表示么?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看来,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圆形折出3/8,长方形折出(2)说分数。

师:如果不用折纸,你能说出一个分数么?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师:像1/2,1/4,3/8,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板书)师:仔细看老师写一个分数。(板书:3/4)发现了么?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仔细看一下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同学们有着很强的数学阅读能力,读好数学课本知识,也是我们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小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闯关游戏

好了,分数国王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 闯关游戏,你们想玩吗?进行课后练习。

(三)拓展与小结

1、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四)布置作业:生活中哪些可以用分数,记一记。

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节课我主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的具体实例—分苹果、折纸、涂色等,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作用,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上完这节课,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如下:

本节课中,我利用书中素材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畅所欲言、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唤起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
重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课中,我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安排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从自己身边、从教室内外寻找分数,尽可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对学生的学情预测还不太到位。上课前我认为:虽然学生是第一次认识分数,但是在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分数,即使不一定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有一定的体验。因此,在理解“平均分”的时候,我想学生应该很快概括出来,但事实上,学生没有完全概括出来,在老师强调后,有所改变。

2、对课堂的安排不够合理,节奏有些过慢,有些环节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本课的关键、重点内容强调得不够。

3、对分数认识的个别环节处理还不够细。如在“认识1/2”中“把一个蛋糕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个?”这一问题中,如何理解“半个”或“一半”的含义是引出1/2的关键,在学生直接说出用1/2表示后,没有过多的让学生考虑用画图、小数等方式表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在孩子创造出分数后,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说说创造分数的过程。

我想在以后教学中,理解教材要结合整个教材体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一节课、一个单元、一册教材。同时,更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生互动,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双方都得到发展。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8篇

《分一分》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谜面是“八子下面藏把刀“。猜一字。(分)师:看到这个字,老师就想到了分东西,你们平常分过东西吗?那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2、回顾平均分

把6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可以怎么分?你认为这五种分法,哪种最公平呢?为什么?

3、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3、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就是1/2。它是我们数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也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认识一个分数。(板书:分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折一折、涂一涂,认识1/2(1)拿出自己的学具纸,折出它的1/2并涂上颜色。

(2)我把()形平均分成()份,其中1份就是这个()形的1/2。

2、看一看,想一想,认识1/4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1)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4)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都是分数。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分数这个好朋友,你们想对这位新朋友有更深的认识吗?(想)(2)、请翻开书54页,自己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谁最快认识新朋友。小组合作交流:

①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②分数怎么读? ③分数怎么写?

④说一说分数线、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⑤、你能用折纸或者画图的方式表示出3/4吗?

(3)、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各部分表示什么?(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课中操 分数的组成

分数分数不简单,分子分母分数线。分的份数做分母,取得份数是分子。除号变成分数线,伸直胳膊好神气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好了,分数王国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第一关: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1/2吗?说一说。第二关: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1/4,为什么?

第三关:在下面的图中涂上3种不同的颜色(红、黄、蓝色),并填空。第四关: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这两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四、拓展与小结

1、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五、布置作业:生活中哪些可以用分数,记一记。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9篇

针对小五班开展的表演游戏——《小兔拔萝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自我反思。

以下是我在活动后的几点反思:

今天的这个活动我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幼儿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掌握各个角色之间的规则和玩法,对话也很棒,参与表演的幼儿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通过观察,我还是出现了很多不足:

1、幼儿的角色出场顺序还要再强调

2、个别幼儿场地位置不清楚

3、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引导加强。语言不够丰富,知识只言半语,不能表达角色中的意思。

通过今天下午的活动观察来看,我们小五班的表演游戏还是有所进步,但是活动常规方面还是应该加强,如材料收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0篇

《拔萝卜》一课是让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对于“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都能列出算式,所以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索上。在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我设计了两次比较活动,有效地沟通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引发了学生更深层面的思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把36+23这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分别转化为已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即:30+20=50;
6+3=9;
50+9=59后,同时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的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为了更好地沟通口算及直观操作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口算方法与直观操作之间有什么异同点?让学生发现都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接着再结合口算说一说“30+20”、“6+3”、“50+9”分别是操作过程中的哪一步,这样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刻地理解算理。在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充分理解几个一必须和几个一相加;
几个十必须和几个十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与学生一起学习竖式计算。介绍完竖式并进行竖式计算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竖式计算与上面的小棒、计算器操作及口算方法之间又有什么异同点?你能在图中找到竖式的每一步计算吗?这样,帮助学生在口算、竖式和直观图中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联系中理解了36+23的算理。

在这节课中,由于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因此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因此心情也比较愉悦。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悟到了一个道理:一年级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直观的、数形结合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深刻地感悟数学计算的道理,要注意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计算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1篇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张小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具体情境,体会整十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

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
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
初步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1,谁能看这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并出示课题(板书:小兔请客)

二、建立模型

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子先拿出了3盘果子,又拿出了2盘果子。还知道每盘有10个果子。)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数的?(10个10个数的,先拿出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果子。)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谁会列算式?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30+20=50,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5.30+20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请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1捆小棒是10根,摆30+2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所以30+20=50。)

谁会用计数器拨一拨30+20呢?能不能一边拨一边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拨的?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个珠子,表示30,再拨2个珠子,表示20,合起来

是5个珠子,表示50。即30+20=50)。

和20都是整十数,30是3个十,20是2个十,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30+20=50。

因为果子我们都说成是几个,所以我们在算式的结果后面加个“(个)”,(个)就是这个算式的单位名称。

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还有它的名字呢?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图,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小兔一共拿来了50个果子,小刺猬扎走了10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还剩多少个果子?)

你会列式计算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50-10=40,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来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他说得40对还是不对。

(1)摆小棒的方法:1捆小棒有10根,先摆5捆即50根,从5捆中拿走1捆,还剩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就是40根,所以50-40=10。

(2)用计数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0,再从十位上拨去1个珠子,表示10,还剩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3)利用数的组成:50和10都是整十数,从5个十中减去1个十,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50-10=40。

老师介绍: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差。

三、巩固练习

题,先说一说题意,再列算式说出得数。介绍:因为我们通常说几根小棒,所以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根”。

题,计算,先用格尺把所有的等号都画上,然后再计算。题,讲清要求,连线必须用格尺连直线。

题,先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同桌之间相互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然后再汇报。

四、总结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五、板书

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

30+20=50(个)

50-10=40(个)

加 加

被 减 差 数 数

减 数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节课,我本人觉得上得比较成功,因为在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面,再进一步来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整十数加减法这课可谓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先用一个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展开今节课的教学,因为每10个果子装在一个盆子上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数盘子来进行计算,这个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然后慢慢的再引入两位数的加法,情节生动气氛活泼,大家都在玩中学到了新知识,再次用到了计数器,形象直观的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数学以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分组做习题巩固新知,让小朋友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兔请客》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比较、迁移、归纳法及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及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2、故事导入

在一个很美很美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学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5.学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想教育: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者是懂事的好孩子,对吗?小白兔有好吃的要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谁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有好吃的是怎么做的? 生:我分给爸、妈妈吃 生:我要分给小朋友们吃 生:我要和老师一起吃

意图: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说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究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对于同学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要肯定,不同的看法要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2篇

折扣惠

课题:小兔请客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2.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多动脑筋,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多动脑筋,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主题图1

(1)编故事,创设情境: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谁能编个小故事?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编故事、提问题。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学生编出了不同的故事,但是共同的部分是: 小兔子先端来了30个果子,又端来了20个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 4

折扣惠 板书:小兔子先端来了30个果子,又端来了20个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2)提问:你怎么知道先端来30个果子,又端来了20个个果子?

生:每盘有10个,有几盘就是几个十。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果子?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30+20=50(个)

(3)讲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叫加数。

板书:30+20=50(个)

加 加 和 数 数

2.出示主题图2

(1)创设情境:正当小动物们刚要吃果子,忽然„„

提问:看!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接着编故事,提问题。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共同的部分是:本来有50个果子,小刺猬拿了10个,还剩多少个水果?

板书:小刺猬拿走了10个,还剩多少个水果?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

/ 4

折扣惠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50-10=40(个)

(2)讲述:在除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板书:50-10=40(个)

被 减 差

减 数 数

(3)比较两道列式:30+20=50(个)50-10=40(个)

提问: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最快?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生:都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十位相加,个位不变,都是0。

二、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列式。【图片“练一练1-1”和图片“练一练1-2”】

□○□=□

2.直接算出结果

60+30= 70+20= 50+20= 10+40= 90-20= 80-50= 60-50= 30+40= 要求学生先算出计算结果,再互相说说怎样算。

□○□=□

3.学生分组活动:比一比,看谁先帮小动物找到家【图片“练一练2”】

/ 4

折扣惠

要求:迅速准确算出每一道题,算得最快的人获胜。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由折扣惠提供

/ 4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3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

(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桃子”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故事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组花瓣的游戏中,学生充分的活动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客,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在组花瓣游戏中,每人寻找自己的小伙伴,任意组合,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半个,一些同学用手势表示切的动作,有些同学表示掰的动作,这是学生创新的第一次显现;
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写半个字,画半个图形等等一些方法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自己比较紧张,也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够灵活。由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学中进一步需要加强之处,这也是对我的另一启示。

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4篇

在本课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与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 能力。我觉得在本节课中做得比较满意的是:

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并注意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小朋友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

同时,在教学中也有自感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改进。

1、要加强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整节课中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时不那么积极。

2、小组间的合作差异性较大。在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一部分只当听众。

3、学习的书写习惯方面,如:列竖式时应更规范,画横线应用尺子画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5篇

《拔萝卜》是我们所熟悉的故事,由于之前我们班的杨金未对这个故事讲的非常生动,幼儿们对故事中的内容较熟悉,知道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因此,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省去了熟悉内容的环节。只是在开始环节中草一说:“拔萝卜故事中,都有谁呢?”幼儿回答,我相应出示爷爷、奶奶、小姑娘、小弟弟、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图片。因为角色较多,因此我将爷爷奶奶等图片铁贴在黑板上帮助幼儿理清他们的先后顺序。

接下来,就是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老师这里有首《拔萝卜》的歌曲,我们一同来听一听。”接着我用电子琴边弹奏歌曲边演唱。之后我反思了一下,欣赏歌曲不同于唱歌,在这里可能用录音机放,让幼儿先听完整地歌曲旋律,之后在分段欣赏的时候,教师再弹奏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幼儿用动作参与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歌曲中的动作“我们在拔萝卜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有的幼儿想到了做拔萝卜的动作,有的想到了拍手……在这里我对幼儿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并带领集体幼儿边听音乐边合拍的做动作。之后我还将幼儿分组表演,让幼儿感受到了人多力量大,知道齐心合力,才能拔起大萝卜。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6篇

精品教学网

教学内容:跳绳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会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跳绳的活动,引入。

1、先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然后让学生提出总是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并记录学生当时 跳绳的次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总是可以先引导学生先解决类似“小东比小红跳几下”这样的问题

3、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教科书上三种方法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帮助。

精品教学网

三、试一试。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想一想。

100——48,先让学生估算,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

五、练习反馈。

1、用竖式计算。

请4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2、买一个羽毛球拍多少钱?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式解答,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3题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如果是其它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7篇

《拔萝卜》这首音乐游戏很特别,它是一个有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小班幼儿很喜欢听,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为此,我决定上这节活动。同时我把目标设为:

1、通过游戏,熟悉故事的内容、乐曲旋律。

2、掌握角色名称并创编角色动作。

3、学习在游戏中关心同伴,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在教学中幼儿很轻松就完成了目标。

通过玩“拔萝卜”游戏,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8篇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砀山西关小学王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

(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
另一方面让学 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
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 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圆形纸、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4、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 生说出不同的方法: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画圆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二)新课学习:

认识二分之一,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这个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一分

(一))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1/2的含义)请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2,那另外一份呢?

师:(实物演示没有平均分的情况)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苹果,这样分,其中的一份能用1/2表示么?为什么?

师:看来,要找到1/2,必须怎样分?(板书:平均分)感受1/2。

(1)画一画。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67页(出示图片:正方形、菱形、六边形、小房子、花瓶)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小结:通过找1/2,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1)、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找出1/4么?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 师:这是谁的?说说你找的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1/4,我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师:(指着贴的图)对折两次,打开后就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板书:1/4)

对比三幅图,涂色部分不一样,都能用1/4表示么?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看来,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圆形折出3/8,长方形折出(2)说分数。

师:如果不用折纸,你能说出一个分数么?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师:像1/2,1/4,3/8,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板书)师:仔细看老师写一个分数。(板书:3/4)发现了么?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仔细看一下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同学们有着很强的数学阅读能力,读好数学课本知识,也是我们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小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闯关游戏

好了,分数国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 关游戏,你们想玩吗?进行课后练习。

(三)拓展与小结

1、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四)布置作业:生活中哪些可以用分数,记一记。

推荐访问:下册 数学教学 反思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18篇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实用18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