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8篇(完整)

时间:2023-07-02 12:4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1篇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读准字词的音。

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讨论交流。

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2篇

教材分析:《夏感》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以反映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单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赏析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和诗化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热情。这篇课文应从语言美,感情真两个方面整体把握,通过阅读和练习,理解课文语言及思想感情,掌握景物描写技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尤其是比喻和拟人),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景,夏民的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对写景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在一年四季里,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有人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而夏天却少有人热情地去赞颂。那么同学们,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夏天的总体印象是炎热不堪,使人焦灼难耐,没有美感。那么夏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梁衡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夏感》。看看他笔下的夏天又是怎样的,以及通过他的描写想表达什么感情呢?

(二) 落实基础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板书出重要字词并让学生齐读并掌握:

芊芊(qian qian) 黛色(dai) 磅礴(pang bo) 匍匐(pu fu) 迸发(beng )澹澹(dan dan)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三)学生初次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 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即在作者眼中充满夏天的旋律是怎样的呢?)关键词: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用怎样的手法描写夏天景致的?(提示:分别从第2 3 4自然段去找具体的语句并概括出来)

答案要点: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与其他季节的对比。

通览全文,总结出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

答案要点: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板书小结:
夏之景:美好

夏之色:缤纷 夏感:紧张、热烈、急促

夏之律:紧张

夏之民:勤劳

【设计宗旨:这三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通过找具体对应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并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美

1、精读2--4段,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讨论思考五分钟。并请各组代表回答,同学补充,教师明确。

①画出第二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要点(天气炎热或火热的;句子:火红的太阳 ,热风浮动着 ;主要写:细草、树林、蝉声、太阳、麦浪、山、云等)

②找出第三段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作者为什么觉得夏天是一个“旺季”?

答案要点(夏于春华秋实间,应了中性的黄色/ 金黄的,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收获之已有的麦子,希望还未尽的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

③说说第四段写了农民哪些活动?让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答案要点(割麦,打场,给秋苗追肥、浇水/《悯农》)

2、第五自然段结尾作者仅仅是在赞美夏天吗,回答并说明原因?

赞美农民的勤劳,赞美一种力量。一种什么力量(奋斗,拼搏,努力,进取之力,向上之力)

如果没有蓬勃旺盛的夏,就不会有秋的丰硕。如果春天是播种,那么夏天则是耕作,秋是收获,冬是贮藏孕育。如果用一生比喻四季,那么春是少年,夏是壮年,秋是老年,冬是晚年。

【设计宗旨:通过细析全文,掌握文章整体写作结构思路及技巧,了解作者对夏及农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辛勤劳动人民的热爱,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五)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语言是思想的华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同学们仍然分四小组讨论,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明你推荐的理由。体会优美语句中重要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

比喻句示例

①“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里将“公路上的汽车”比作“舰船”,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麦浪比喻海浪,写出麦子之多,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②“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示例:

①“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将蝶舞想象成了人优美的舞姿,用了拟人写法,很生动。③“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设计宗旨: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教师仔细分析一两个示例,从句子的语言美感,修辞角度等出发分析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六)拓展延伸:

关于四季的古诗有哪些?

【设计宗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仿写: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宗旨: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像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七)师生一起总结全文,结束新课。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收获一个沉甸甸的秋。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二、解题。

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段,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一、诗句导入

1、下面我们做个猜谜游戏,我背一句诗大家猜猜它描写的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抢答,不用举手。请听题: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大家的诗词积累量还挺丰富的,这样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背出来给大家猜一猜。

过渡:我发现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诗句并不多。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夏要么是干燥炎热苦闷压抑的艺术象征,要么就是杨万里笔下的“日常睡起无情思”,的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的一丝无奈。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板书: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我们就领略一番梁衡笔下的《夏》(板书:夏)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朋友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夏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借助字典解决字词障碍。并思考:作者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夏天?

2、的夏天。(板书:热烈、紧张、急促)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文中抓住这三个特点,分别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1、请大家组成四人小组互相探讨一下:课文用2、3自然段中用了哪些句子来具体表现夏天的热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说一说,并借机引导女生朗读描绘大地夏景句子,男生读一读旺季景象的句子。

2、作者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写了哪群人?(农民)第几自然段?好,我们一起把第4自然段读一下。

找找看哪些句子写出了紧张急促?

四、走进课文,再现画面

过渡:刚才通过234自然段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图面,仿佛在我们的眼前,耳朵里,都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画面。

请以下面的形式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我仿佛听见了;

我仿佛看见了;

我感觉到了;

1、动手写一写

2、指名说一说

五、重点点拔,点题升华

过渡: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作者单为了写景才写夏的吗?

四人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写夏呢?(板书:景美)(板书:人勤)

1、总结板书(黄金的夏)

2、仿句。

春日融融,夏,秋波澹澹,冬。

六、细读品味

1、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对比手法,拟人比喻的修辞,再现了一个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请选择你自已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桌听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边读边想像文中的画面,读出节奏、感情)

2、指名读一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5篇

教学设想:

如前几课一样,《夏》同样是美文,但语言的风格同文章描述的季节一样更加个性和张扬,更加有热烈的时代气息。通过学习本课能让学生感受到夏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美感,让他们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从而使本单元教学继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之后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美文的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学习文章采用的对比和比较的写法。2.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以赏为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教学方法:诵读、品位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成果?(1)重点词语:

芊芊qiān 黛色dài 主宰zǎi 磅礴 bó 匍匐pú 迸发 bèng 澹澹dàn 闲情逸致yì 春华秋实 huá(2)描写夏天的诗句:

例: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导入新课

1.由古诗《山亭夏日》 [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导入。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夏》一文,看看作者又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思。2.作者介绍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________的夏 夏是_________ 例如:紧张、热烈、急促这三个词来形容,(板书)这是在课文的开头这里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

3、交流阅读所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麦浪翻滚的画面 热风浮动的画面 农民劳动的画面

我看到了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清飞曼舞的蜂蝶换来了蝉儿的长鸣。

4、展示画面

5、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四、交流互动

1、过渡:从画面和大家的表达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夏天的美,相信文章的语言更美,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字的世界,领略另一番美妙。诵读指导:边读边思考,并注意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

2、学生自读思考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赏析:开头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春到夏的过程,通过春天景物和夏天景物的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生命交替的旺季。

赏析:说明这个季节已有收获,而且还充满希望。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者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在那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赏析:这是作者对旺季的具体形象的描绘。作者通过挑、举、匍匐三个动词,让读者感受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写出夏天的热烈。(1)指名朗读,注意读出文章感情。

(3)学生评点(从仪态、情感、语音语速等方面指导评点)

五、质疑交流

1、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历代文人多写春、秋,而极少写夏天,其原因是春、秋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文思,而夏天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里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强调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六、自主小结

本文抓住夏天的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善于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文章的语言描写生动,描摹准确,表现力很强,有些句子富有深刻的含义。

七、反馈练习

寻找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1、本课《与课堂同行》。

2、按要求预习下一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6篇

七年级上册<<夏感>>教案

崔楼初中 鲁亚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2.感知文章内容,理解行文的思路。3.品味精彩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配乐展示几幅四季景色图片,学生交流有关描绘季节的古诗文名句,教师随机导入)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夏是烈日和暴雨,“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憋闷,处处烫手”;

罗曼·罗兰在作品中这样描述 “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
还有作家说夏“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对夏情有独钟,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感》。(板书)

二、初读感受夏景:自由放声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精读体味语言:

虽然我们不曾到过作者的家乡,可是朗读完文章之后却仿佛身临其境,能感觉到夏天的阵阵热浪,闻到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甚至还隐约听到夏天奏起的旋律。作者的文字功底多么深厚,笔下的文章具有非常的表现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句子。

(一)下面先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仔细地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富于表现力的句子,找出用得贴切,传神的词语,找出形象生动的修辞,并做简单的评注.。

(学生默读课文,作好圈点勾画评注)找好的同学,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评说(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相信大家一定有了许多的发现,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要求,用下面的句式开头:我找的句子在第**段,有感情的朗读它,点评„„)

1、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同时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宛如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没有沉闷的心迹;
传达着夏的喧闹,却毫无燥乱的踪影。“曼舞”拟人手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生动形象。)

3、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小结:大家用自己求知若渴的眼睛,发现了作者笔端那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同时用敏而善感的心灵表述了自己欣赏的观点。从刚刚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地生动形象,富于情趣:而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呢,可以让所要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多运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四:三读情感领悟

(过渡: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笔端能流露出如此优美的语言,是因为他包含着感情,那么在这篇文章中蕴涵着作者对夏怎样的情感呢 ?)

1、文中有没有这样一个句子,向我们宣告着作者的情感 ? “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我有一个疑问,作者之间讲到了,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在文章的末尾要写是黄金的夏季呢,写金黄的夏季不会更加好些吗 ?同学们能否帮我解除这个疑惑?

2、探究“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小结:夏是积蓄沉淀酿成磅礴之势的季节,是承上启下的季节;
夏是托起金秋的臂膀;
夏在四季更迭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夏,春之萌发便坠入虚无;
没有夏,秋之喜悦便水月镜花。拥抱热爱夏吧,拥抱这个春与秋这间的黄金的夏季!

五、拓展迁移(过渡:至此,我不禁要感叹,作者不仅语言精妙,构思也精巧,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有作者这样一支生花妙笔,写出让人惊叹的美文呢?)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你心中的夏怎样?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片段《我的夏感》

六:课堂小结: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收集描绘夏的古诗文名句,做一期手抄报。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 景色 景美

热烈 色彩 赞美

急促 旋律 人勤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由总写到分写(具体描绘)的思路。

3、掌握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

体会前两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四、授课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

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六、教学过程

【亮标明学】

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合作互学】

(一)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节,总写。

第2—3小节,写夏天的;
第4小节写夏天的。

第5小节,表达。

(二)深入探讨课文。

1、请你说说,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比如:我从那“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2、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请你说说,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的作物生长情况比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有何作用?

3、第4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里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是否重复?请作简要分析。

4、农民在夏季收割时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们半夜醒来为什么要去“听听窗纸,看看窗外”?

【释疑助学】

1、高骈的《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本文的作者仅仅是赞美夏天吗?

(三)总结全文

1、文章抓住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夏天的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也体现了他对的向往。

2、文章善于抓住写景,善于运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教学反思

教学《夏》这一课的时候,我由高骈的《山亭夏日》导入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夏的感情态度,找出直接表达这一感情的语句;
找出直接揭示夏的特征的语句。学生在诵读后,探讨这两个问题,很快就抓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描写对象的对征,收到了提纲挈领之效。

在研读第二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节划出描写的景物,并区分哪些是夏季的景物,哪些不是夏季的景物,是哪个季节的景物,说说为什么写另一个季节的景物。学生很快抓住了用对比描写手法突出夏季热烈的写法,很轻松的化解难点。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圈出能体现热烈气氛的动词,难度小,而且能进一步熟悉文本。然后,挑选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试从修辞、人的感觉角度、用词等角度体会文句的准确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既轻松,又有实效。有不少学生的发言很新颖,如有学生说以前读的比喻都是把某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比喻却用水由冷到沸腾的过程来比喻由春到夏的过程,非常贴切,而且“沸腾”还突出了夏“热烈”的特征,这正是这一节的主要意思。说得多好!

在教学第三节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生命交替”。通过仔细赏析第五、第六两句话,通过抓住“麦子刚刚割过”体会“收获之已有”;
通过品读写棉苗、高粱、玉米和瓜秧的句子,和“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理解“生命交替的旺季”,避免抽象的讲解。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黄金季节”中的“黄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的“冲刺”,体会“炎热”与“热烈”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体会词语的语境意义的解题技巧,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又适应考试的要求。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 第8篇

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

第13课《夏感》教案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夏天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3.学习课文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天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已见)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
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感》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 夏感 梁衡)

二、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

(1)字词积累:积累小册

(2)教师范读:请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夏的图画;

(3)学生领读: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学生合作、思考。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3)本文题为《夏感》,那文中突出的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借景抒情)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这篇散文景色鲜明突出、情感自然强烈,这得益于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简单的加以分析吗?

明确:(1)、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2)、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3)、“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4、在描写夏景的文段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优美的句子,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理由。

描写性语言:形象生动

文言性语言:典雅精致

男性化语言:明朗刚性

三、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展示积累册:

四、情感迁移

《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在我们的民族习惯中,“六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梁衡同志正是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给我们构筑了一个精美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也许我们已经被它深深的吸引,那你能用你的语言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的“夏”吗?

五、课文拾“疑”

细读《夏感》一文,深深感受到了作者文字表现的感染力,以及思想内容方面的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篇散文应当看作是一曲“夏”的赞歌。但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夏天的景象和色彩,却也给我留下了几点疑惑:

1、文中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这是否有点以偏概全?

2、文中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了?

3、刚刚割过的麦田里,怎么就有了棉苗,还有高粱、玉米,在南方农村生活的我们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学贵有疑)

六、布置作业

1、思考老师的疑惑;

2、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

1、注意写景方法

2、体味作者感情

七、课后反思

板书:

夏 感

梁衡

(借)景(抒)情

夏天的自然风光

总特点 夏天金黄的色彩(r)热爱、赞美

夏天紧张的旋律

紧张、热烈、急促

积 累 册

一、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

二、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唐代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代苏舜钦《夏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代苏轼《鹧鸪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 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白朴《天净沙?夏》

海滨仲夏夜(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

推荐访问:教案 语文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通用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