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源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1(全文)

时间:2023-07-12 0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第1篇教学课题课时进度1课时课型特点教学目标1、能熟练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述2、培养初步的比较、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认识位置的相对性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1,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1篇

教学课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 培养初步的比较、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认识位置的相对性

3、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位置与顺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说一说、练一练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师生互动,巩固知识

1、 配合老师进行谈话

2、 看图,先以小女孩为标准,再以小男孩为标准,分别说说他们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1、 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有序地说

2、 多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1、 同学们,大家到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2、 出示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前后左右说点儿什么吗?

1、 出示教师图,或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

2、 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自由说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 组织学生做以下游戏

排队游戏,明确前后关系

听要求拿放物品,明确上下关系

正说反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让学生拿出文具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自由发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多种游戏训练学生对位置和方位反应的灵敏性

三、拓展训练

四、课堂小结

4、 独立思考,全班汇报。

5、看图,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答案:淘气的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2个人

学生积极发言

4、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

5、 出示学校所在地的地图,让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物

有4个人排队买票,淘气说:我不在最前面,也不在最后面;
从后面数,我排在第3位。提问:淘气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

拓展训练,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训练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备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2篇

搭 积 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十几加几、减几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0+6=16            10+7=17

11-1=10             16-6=10            17-7=10

11-10=1             16-10=6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数学教案

坡头镇坊里振东小学

主备人:赵兴杰

新课 标 第一 网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3篇

教学课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书包的过程,明白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大量的时间活动,体会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存在于我们身边

3、初步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匪类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红、黄蜡笔和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整理书包,学习别人的整理方法

三、练一练

1、 与老师对话,看图片

2、 根据老师的问题提示,自由对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

3、 汇报分类结果

按退的多少分

按生活习性分

按拿花的颜色分……

大声回答老师:有信心

1、 整理书包

把书包里的物品都放在桌面上,想想它们的用途,再想想如何方便平时取用

2、 积极汇报

我的书有大、小两种,我就把它们分成两类,文具盒、水彩笔、学具核分为一类

我为了方便取用,经常用的语文、数学书为一类,其余的书为一类,文具盒、学具盒、水彩笔为一类

我分了五类,课内书是一类,作业本是一类,练习册是一类,课外书是一类,文具盒、学具盒、水彩笔为一类

3、小组讨论交流:这两位小朋友的分类标准分别是什么?他们这样分各自有什么好处?

4、踊跃上台进行操作

两名学生按颜色分类

三名学生按长短分类

1、 独立观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

2、 独立完成,自由分类,全班汇报交流

1、 大家平时学习很辛苦,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拿着鲜花来表扬今天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高兴吗?

2、 图上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条腿?生活习性怎样?分别拿着什么颜色的花

3、 组织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小结: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按多种标准的分类。大家有信心得到小动物们送来的鲜花吗?

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

巡视,适时个别点拨

2、 组织多名学生汇报整理方法及结果

小结:大家的分类方法都不错,由于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就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我们把书包整理好后,以后取用就比较方便,再也不会从一大堆杂乱的书本中东找西摸摸了。那么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爱惜书本

3、 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你能看出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吗?

4、 出示红、黄色的蜡笔和水彩笔、粉笔,引导观察: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怎样给它们分类?

1、 出示第1题图,提问:有几种分类标准?可以怎样分?

课对学生进行必要指示

2、 出示第2题第(1)题图,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分类,然后组织学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

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让学生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整理自己的书包,经历不同标准下的分类过程,体会统一标准下的确

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巩固新知,进一步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结果的多样性

四、全课小结

自由谈这两节课的收获,全班交流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形成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整理书包

给动物分类:根据腿的多少分;
根据生活习性分;
根据拿花的颜色分

整理书包:大书、小树、学习用具;
常用书、不常用书、学习用具;
课内书、作业本、练习册、课外书、学习用具

给红、黄色的蜡笔和水彩笔、粉笔分类:根据颜色分;
根据长短分

备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4篇

教学课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2、 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

3、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集体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摆一摆

1、 积极汇报: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用右手写字……

2、 积极汇报: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吃饭是用左手拿碗

3、 想一想,说一说:左耳朵,有耳朵;
左眼,右眼

4、 全班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1、 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照课件出示的顺序摆一摆

2、 想一想,回答问题

铅笔

转笔刀

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右边有文具盒

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3、 进行小组活动,大乱各学具的顺序,再已尺子为标准,说一说尺子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

4、 积极做游戏

有的学生回答是右手,有的学生回答不是右手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却蒂诺左右手,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转过身去就跟我们举的右手一样啦!

听讲,理解老师的话

5、 兴致勃勃地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

如:楼下的同学想一想,自己现在是靠游走,上来的同学在自己的左边走,不过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是靠右边走的

1、 大家说一说,我们通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 我们通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上还有左右配对的好朋友吗?

4、 组织学生做游戏: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

如: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右手……

1、 课件演示顺序摆放好的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让学生按照这个顺序摆一摆

2、 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尺子的左右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有不同意见吗?

课件同步演示:以尺子为标准确定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打乱顺序再摆一摆、说一说

指两个摆法不同的小组说一说

4、 组织学生做游戏:左右手

跟学生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把右手放下,引导:请大家把右手举起来,判断以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

新课标第一网

小结:非常正确,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着,方向相反,所以举起的右手也刚好相反。

4、带领学生到教学楼梯进行时间活动,一批学生上楼,一批学生下楼,要求都靠右走。

创设情景,通过多种活动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按照课件一一对应地摆,感性体验左和右,在语言表

达中逐步学会确定物体左右位置与顺序

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索、体验,获得对左右的深刻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左右具有相对性

渗透良好公共秩序的教育

、练一练

1、 按照第2题的要求做一做,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 自由结组,做游戏。一人发出指令,如:请站在我的左边“,另一人按指令做动作

3、 看图,小组讨论,可借助学具摆一摆,或在树上花圆圈带起汽车,想一想:在右边再摆几辆车,大客车才是第5辆

汇报:一共7辆车。我是这样想的……

1、 做一做(第2题)

2、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第4题)

3、 出示第3题主题图,提问: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多少辆车?提示学生:有几辆车被树挡住了,看不到。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左右

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转笔刀

最左边的是铅笔

最右边的是转笔刀

尺子的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备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5篇

1课时 课型特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交流中养成尊重别人看法的良好习惯。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轻重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1)同伴交流图意。

(2)小组讨论。

(3)说出理由。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3. 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学生动手掂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 1.观察图(1)

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熊和小猴比谁轻?谁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

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的时候,很难分辨谁轻谁重,怎么办?

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出示秤和天平。

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称苹果和梨的重量。

判断苹果和梨的轻重

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一练再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轻  重

天平的指针偏向哪边,哪边就重。

表面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备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6篇

第  六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名称,并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2、能在观察和触摸中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实践能力。

三 单元设计意图 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课前,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体,是无法教学的。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

(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这种分类表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更不能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
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
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

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
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番茄”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一边摸一边体会物体的形状,然后说出摸的是什么形体;
“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摸出一个圆柱,让同伴检查摸对了吗。这两个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摸物体的活动。“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形状特征的体会。“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认物体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形体,能体会平面和曲面。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激趣导入

二、 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通过练习想想做做1、2、3题,学生连线、举例、分类、统计,进一步加深对四种形体特征的认识,初步建立起各种形体的清晰表象。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评价

教学

反思 新课标第一网

课题:有趣的拼搭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堆堆搭搭、推推滚滚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搭搭数数的实践活动,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玩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的快乐,欣赏数学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与难点:通过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揭题

新课标第一网

通过回忆上节课学了哪些物体,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为下面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组织活动

三、全课总结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滚一滚”,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的现象,学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充分感受科学结论产生的基本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使课堂变得富有趣味。

通过“堆一堆”的活动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能堆得好,而球与圆柱不容易堆好。让学生体会到其面对不稳定性和平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

在“搭一搭”、“数一数”中观察、思考、讨论,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7篇

9月1日

课题: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1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赵培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重点难点: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长的画“√”,短的画“○”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魏玉珍  郭如贤  徐攀芳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8篇

教学课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意义

2、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事物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及 “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学习分类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第一竖行是一组

前面一排是一组

按男、女分组,全班可分为2组

还可以按年龄进行分组……

1、 看图,发表自己的看法

房间挺漂亮的,但是有点乱

书应该放在书架上,不应该放在地上

太乱了,他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2、 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东西圈起来,在同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3、 独立分一分,全班汇报。

我把笔、作业本、书和文具盒放在一起

把衣服和裤子放在一起,这些都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我和他分得不一样,我把这些东西分成四类,因为球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应该把玩具和体育用品分开

我和他分得也不一样,我分的是五类,棋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

我认为你这样分不对,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不是在搬家….

我是说家具是一类,其他东西一共是五类…….

今天老师想把全班同学重新分组,大家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指多名学生汇报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组呢?

小结引入:大家的想法真好,分法真多,真棒!像这样对一些事物或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

1、 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这是小明的房间,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2、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这个房间?请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把同类的东西放到一起

3、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好的?你为什么这样整理?

很好,这一类是学习用品。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争论,教师注意维持课堂秩序,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统一观点,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可以把房间整理好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分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发表看法,产生分类的必要

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充分交流,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三、练一练

1、 看图,指认图上的动物:有小狗、格子、燕子、蜻蜓、小猫、小马、蝴蝶、蜜蜂、小兔

2、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 给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在族类相互展示

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指认图上的物品,独立思考分类方法,全班交流

1、 出示第1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动物的名字

2、 提问:这些动物,可以分成几类?怎样分类?

3、 让学生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4、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5、出示第3题主题图:图上都有些什么?现在老师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玩具、文具和服装鞋帽,你指导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先认识这些动物,才能给它们正确分类

初步体会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训练学生根据既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文具:

衣物:

玩具:

练一练第1题:

分成地上爬的和天上飞的两类

天上飞的还可以分成鸟类和昆虫两类

备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9篇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较

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 (多少、同样多) 总第4课时   授课时间:10月17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椅子数把。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题:一、比较   (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2、做游戏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4把椅子)   请5名同学到前边玩做椅子游戏。

  (一)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5个小朋友,4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二)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5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3、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摆黄色的花片要与红色的花片同样多。

  学生动手摆,动口说。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水果图,提问: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水果图,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4、拓展   1 摆 △ 比 ◇ 多3 个。  ◇◇◇◇   2 摆 △ 比 ◇ 同样多。

△△△△△△   5、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高矮、长短) 总第5课时    授课时间:月1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二 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学生自由发言。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 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 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 (大小、轻重) 总第6课时   授课时间 :20xx年10月19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 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课件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在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3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   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4、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学生猜测。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 做一做 练一练   第一题、先说那个大,那个小;
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第二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法同上。

  第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运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

  第四题、两组图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
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          2、分析、评议。

教学内容: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11篇

备课时间:10月30日

课题: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刺猬跟妈妈去捡果子,小刺猬捡了3个苹果。(教师在黑板上出3个苹果),刺猬妈妈捡了5个苹果(教师在黑板上出示5个苹果)

二、新课教学

1、例题教学。

教师在3个苹果与5个苹果下面板书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学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

(教师板书:?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就代表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学生完成后交流:3+5=8。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的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看这幅图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寻找出: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个,求一共有几个。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10个,?个在篮子里。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那大家能为第二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10个苹果,外面有3个,篮子里有多少个?

(3)教师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4)交流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学生根据两幅图说说图中的信息及所求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2。

(1)引导学生弄清两幅图要求的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想想做做”3。

(1)说说图中的信息。新课标第一网

汽车上原来有9人,下车了3人。

(2)根据问题列式解答。

(3)交流想法。

4.“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看图列式解答。

1、                     2、

3、                     4、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月30日

课题:求未知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
理解并初步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地填(    )里的未知加数。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口答,最后选2道加法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口答数的组成。

出示,让学生口答。

3、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数的组成和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  )里的数,(板书课题)说明(  )叫做“括号”,领读:括号。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苹果盒子图,提问:

(1)盒子里有几个格子?(板书:10)

(2)盒子里放了多少个苹果?(在10左边板书:8)

(3)再放几个苹果就满10个了?

老师说明:盒子里已经放了8个苹果,再放几个就满10个,也就是8个和几个合成10个,用加法算式表示就是8+(   )=10

(板书:8+(    )=l0)

(4)8+(    )=10表示8加几等于10,领读:8加几等于10。

2.8+(    )=10这道算式与原来学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里有括号,要算8加几等于10,就要在(  )里填上一个要加上的数。)

3.要填8加几等于10,怎样想括号里要填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8和几组成10,所以(    )里填2)

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想?

让学生充分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想8个加上2个是10个,(   )里要填2;
也可以从减法想,10个减8个是2个,(  )里填2;
还可以直接数图中的空格。)

4.小结:填加法算式中(  )里的数,只要看着算式想,一个数和几组成得几,(  )里就填几,也可以按照加法或减法的计算来想(  )里填几。

二、想想傲傲

1.“想想做做”1。

(1)理解题意。

(2)指导完成第1小题。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2。

小鸽子应把信送到哪里?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括号里所填的数是怎么想到的。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想想做做”4。

学生看图把算式填写完整。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6○5          3○4           8-5○4

2+4○5       7-4○4        6+2○8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    )=8     (    )+9=10    4+(    )=10

(    )+3=7     7+(    )=9     (    )+2=8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0月30日

课题:练习八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熟练地口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熟练地掌握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0~10的数字卡片(两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重点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3+6=     9-8=      1+9=      5-4=

8+2=     10-8=     5+5=      10-2=

9-3=     3+7=      9-7=      4+5=

口算完后,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出示2+6=8   6+4=10,要求口算出得数,口答每道题相应的3道算式。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八1。

(1)出示练习八1的图,看图,说一说图意。

(2)看着这样的一幅图可以写出几道加法和几道减法算式?

(3)学生完成书中的填空。集体校对后分小组说一说你的想法。

2.练习八2。

(1)学生算一算,连一连。

(2)集体交流。

3.练习八3。

看谁都能算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图写算式。

二、根据3、7、10和2、5、7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xx年10月30日

课题:练习八⑵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能结合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八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练习八5。

(1)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解答。

(3)结合图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练习八6。

(1)出示小白兔采蘑菇图,数一数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蘑菇?想像10个蘑菇采了1个剩几个?采了3个剩几个?采了5个、7个、9个呢?

(2)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想成共10个蘑菇,地上还有1个,采了几个?地上还有3个、5个、7个、9个,采了几个?

(3)学生在课本上填上得数,集体校对。

4.练习八7。

(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交流订正。

二、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图列式计算。

二、连一连。

三、小动物回家。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xx年10月30日

课题:连加、连减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5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    9-5=     10-4=     2+6=    7-1=

8+2=    7+2=     6-3=      5+5=

2.摆一摆,算一算。

(1)左边摆6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2)先摆10个△,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怎样算?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二、新授

1.教学连加。

(1)出示例题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原来有4个南瓜,又运来2个,还剩1个没运。

引导学生看图:原来有4个南瓜,又运来2个,一共有几个?怎样算:

(板书:4+2)一共几个?

4个加2个后,还要运来1个,要算一共有几个,算式里要怎样写?

(接着板书:+1)

请小朋友看图想一想,黑板上4+2+1表示把哪几部分的南瓜个数合起来?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连加)

(2)连加算式的读法。

连加怎样读呢?(读作4加2再加1)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3)连加的计算方法:,

4+2+1等于几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原来有4个南瓜,运来了几个?还要运几个?4个加2个是几个?再加1个呢?

老师板书:4+2+1=7

6

4+2+1等于几,先算4加2得6,6再加1等于7。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再同桌互说一下计算过程。

(4)小结;
计算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算出结果。

2.教学连减。

(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8根丝瓜,先摘了3根放在篮子里,接着又摘了1根。

(2)提问:原来一共有多少根丝瓜?先摘下几根放在篮子里?算还剩几根?怎样列式?

(板书:8-3)还剩几根?

又摘下1根,要算还剩几根,要用什么方法算?8已经减了3,还要再减几?

(接着板书:-1)

请小朋友看图说一说,黑板上8-3-1是什么意思?

老师;
8-3-1表示从8根里面先去掉3根,再去掉1根,像这样从8里面连续减两次的算式叫连减。(板书:连减)

(3)连减算式的读法。

连减怎样读?(读作:8减3再减1)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4)指导连减的计算方法。

想一想,8根丝瓜,先摘了几根,剩几根?5根中再摘掉1根,最后还剩几根?

8-3-1可以怎样算?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8-3-1=4

5

(5)小结:计算三个数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去减第三个数,最后把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先出示小棒图。

图上画了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算?

算式应该是3加几,再加几呢?请小朋友先填算式,再填得数,集体订正。

(2)出示正方形图。

老师说明虚线框表示去掉。

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先去掉几个?又去掉几个?怎样求算剩下的?

算式应该是10-4,再减几呢?请小朋友先填算式,再填得数,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2。

(1)先出示小鸟图,指名说一说图意,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先飞来3只,又飞来3只。

(2)求一共飞来多少只?怎样列式计算?

(3)学生填书,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3。

(1)先出示小鸭图,指名说一说图意,池塘里原来有9只小鸭子,先游走2只,又游走4只。(也可以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求剩下的只数。

(3)学生填书,集体校对。

(一)9-2-4=3      (二)9-2-3=4

4.“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时选一道连加和连减题说说运算顺序。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请学生列式,学生有可能列出连加或连减算式,但无论哪种都要求学生结合图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如9-3-2、3+2+4等。

6.“想想做做”6。

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算一算。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填一填。

二、算一算。

1+2+5=        9-3-4=         6+0+2=

4+2+4=        9-4-2=         10-0-6=

1+5+3=        10-2-5=        9-1-5=

三、看图列式。

1、

2、

四、填上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得10。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xx年10月30日

课题:加减混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5=      10-5-3=      5+1+1=

8-3-5=      8-4-2=       8-0-6=

最后一排的题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看图列式。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图意。

图上画了些什么?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2.数一数车上原有多少人?下车几人?怎样列式?又上来3人怎么办?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7-2+3)

3.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加减混合)

4.哪位小朋友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5.看一看图上的意思,想一想“7-2+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2+3=8

5

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说。

6.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出示第1题的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6棵树苗,又拿来2棵,栽了3棵,还有多少棵?列出6+2-3=,最后说出计算过程,填写得数。

2.“想想做做”2。

出示第2题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走了2个,又来了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出5-2+3=,最后说出计算过程,填写得数。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选一两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想想做做”4。

通过计算,用线连一连,学生自己连一连,集体校对。

5.“想想做做”5。

(1)出示“想想做做”5的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图上画了些什么?

(2)要求学生根据此图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只要学生所列算式符合图意都可以。

(3)汇报所写的算式,并结合图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如:(2+2+2=6,8-3-1=4,3+1+4=8,4+3+2=9,9-4-3=2等等。)

6.“想想做做”6。

独立在田字格写一写、算一算。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填一填。

二、算一算。

3+2+5=      7+3+0=      9-5-3=    8-3-2=

4+3-2=      5+3-6=      5-3+7=    10-7+4=

三、看图列算式。

1、

2、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xx年10月30日

课题:练习九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7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采取开火车或抢答形式进行口算。

5+3   2+6    8+2   0+9    8-5

二、练习

1.练习九1。

(1)同桌比赛,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快。

(2)同桌交流,相互找出错误,独立订正。

(3)集体反馈:最快,最棒的青蛙是谁。

2.练习九2。

6道混合计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

3.练习九3。

(1)学生独立比较大小,教师巡堂了解情况。

(2)集体交流反馈、订正。

4.练习九4。

(1)读懂题目:横行,竖行上的数分别相加。

(2)学生独立尝试加一加。

(3)集体交流,要把每次的算式说一说。

5.练习九5。

(1)学生独立写一写,算一算。

(2)展示学生的作品,强调书写习惯。

三、全课小结

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认真计算、工整书写的好习惯。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4=       5+8=

二、在○填上“>”“<”或“=”。

5+9○14      9○18-10      7+8○16

10-8○7      12○3+8       9+6○15

三、算一算。

3+4+1=            7+2+1=          2+2+4=

6+4-0=            4+3+2=          5-0+3=

10-4-4=           7-6+5=

教后记:新课 标第 一网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xx年10月30日

课题:复习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8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

2.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加法表和减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

二、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出示图,学生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2.出示金鱼图,说一说图意。

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原来有2条金鱼,又游来3条,求一共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学生填书后口答。

3.出示鸽子图,说一说图意。

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求还剩多少只?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

学生填书后口答。

4.比较一下这两题,为什么一个用加法算,一个用减法算?

5.老师小结:在做图画应用题时,先要看清图意,然后再想用什么方法算,如果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算;
如果要从一共里去掉几个,算还剩多少,就用减法算。

三、复习10以内的加法

1.出示加法表。

(1)竖着看,第一行得数是几?第二行得数是几?第三行呢?……

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一竖行里每道题的得数都相同。)

(2)横着看,第一行1、2、3、4……都加上几?第二行1、2、3、4……

都加上几?第三行呢……

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行都是1、2、3、4……加上相同的数。)

(3)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利用加法表练习。

(1)让学生竖着、横着、斜着按顺序各读一遍算式和得数。

(2)要求学生说出5道加3和加4的算式及得数。

(3)要求学生说出所有得数是7和10的加法算式。

四、复习10以内的减法

1.出示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行从几里减17第二行都从几里都减几?第三行呢?……

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一行里都是从相同的数里减几。)

(2)横着看,第一行2、3、4……都减几?第二行减去的都是几?第三行呢?……

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同一行里减去的数相同。)

(3)斜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2.利用减法表练习。

(1)让学生横着、竖着、斜着按顺序各读一遍算式和得数。

(2)要求学生说出减3,减6的算式和得数。

(3)要求学生说出7减几,10减几的算式和得数。

(4)随便指一道算式,要求很快说出得数。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在做题时,要看清图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在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小朋友要能算得又对又快。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先算得数,再按得数把算式搬到屋里去。

2+5=       9+0=      5+3=     5+4=

7-2=       1+5=      3+5=     8+1=

10-2=      10-5=     1+7=     0+9=

二、看图列式。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xx年10月30日

课题:复习⑵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9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提高口算的速度和能力。

2.进一步熟练地掌握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3.进一步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地填(  )里的未知数。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内容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

(板书课题)

二、复习口算

出示第72页第6题。

学生口算比赛,同桌相互交流。

三、复习填未知加数

1.出示5+(   )=10

括号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方法合理就行)

2.完成第73页第7题,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时重点放在最后一题(   )+(   )=10,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只要和为10都可以,对有序地说出和是10的所有加法算式的学生给予表扬。

四、复习计算

1.完成第73页第8题,订正时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老师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先算第一步的结果,再算出第二步。

2.出示第7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复习应用题

1.完成第73页第10题。

(1)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

2.完成73页第1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画的。

(2)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3)选择自己的问题列式解答。

(4)集体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图列式。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5=7         4+(   )=9

5+(   )=9         (   )+(   )=8

三、当小象、小马是什么数时等号才能成立。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xx年10月30日

课题:丰收的果园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10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来到果园里参加劳动,(出示“丰收的果园”教材第74~75页的图并板书。)

二、新授

1、观察图。

“丰收的果园”里有些什么?

2.认方位。

(1)从中间看,梨树在哪边?

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

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2)在运水果的队伍中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3.数一数,算一算。

(1)运苹果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运梨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2)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怎样求?

(3)苹果有多少筐?梨一共有多少筐?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感知到既可以1筐1筐地数,也可以2筐2筐、3筐3筐地数。)

(4)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一共有多少只?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的?

4、分小组活动。

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在班级里交流。)

三、全课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1.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有(   )个男孩,(    )个女孩,一共有(   )人。

2.在小鸡队伍中第(    )个,第(    )个,和第(    )个是小男孩。

3.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   赵  培   陈增英   郭如贤   魏玉珍   徐攀芳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12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 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
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 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 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 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13篇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  一   班级      主备人  张雯  备课时间  2 010  年  8月  29 日

周    次 一 课次 1

授课课题 数一数

教    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三、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2、 数水果,摘水果

七、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  一   班级      主备人  张雯 备课时间  2 010  年  8月  29 日

周    次 一 课次 2

授课课题 比一比

教    学

基本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6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计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4、练习。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想想做做。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  一   班级      主备人  张雯  备课时间  2 010  年  8月  29 日

周    次 一 课次 3

授课课题 分一分

教    学

基本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反馈分类的结果。小结。

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想想做做第3题。

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  一   班级      主备人  张雯  备课时间  2 010  年  8月  29 日

周    次 一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认位置

教    学

基本内容 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计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板书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  一   班级      主备人  张雯  备课时间  2 010  年  8月  29 日

周    次 一 课次 5

授课课题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    学

基本内容 课本第11-12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

及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计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3、4、5方法同上。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14篇

教学课题 课时进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3.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一、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拓展性学习

四、小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

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

小组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出示“帮助盲人过马路”情景图

师:从这副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问题问你们,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

1、讨论图中什么物体高?什么物体矮?

2、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师:谁愿意上来比较高矮?

请一名小朋友上来,大家能看出他的高矮吗?

请各组同学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

3、比较高矮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然后学生自己选择高矮的对象。

小结: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有短,有人高有人矮,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各种方法,真的很了不起。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高矮

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备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第15篇

教学课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助儿童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够会写5以内的数。

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读写5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

三、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生1:我喜欢小汽车

生2:我喜欢洋娃娃。……

生:图上有4辆小汽车、3个皮球、1个娃娃、2个小朋友和5块积木。

生1:一辆小汽车有4个轮子,可以用4来表示。

生2:这个男同学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都可以用2来表示。……

集体反馈

学生开始摆放(同桌互相检查)

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试写,拿5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全班评议,归纳写法。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进行练习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活动一:数一数,说一说

出示第6页的主题图:小红和小明正在玩玩具,你会数一数这些玩具吗?学生打开课本第6页,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4辆汽车可以用4来表示……

师:找一找这幅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3,4,5这几个数来表示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活动二:摆一摆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1个娃娃、1朵花、1群人都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来表示1,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师:1个娃娃、1张卡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师在田字格里板书“1”)

师:那么2个小朋友、2只手、2只眼睛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2个正方形、2张卡片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学2来表示)。

活动三:写一写

师:小朋友摆得很好,现在大家看一看这些数你会写吗?(会)请你在本子上写数,你会写哪个数字就写哪个。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把书上田字格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再在空白的田字格上写一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和书上写得一样好,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写数字能写得这么好,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如果小朋友们在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的姿势,就会写得更好了。

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确书写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玩具

挂图

1 2 3 4 5

备注:

推荐访问:教案 苏教版 数学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合集15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案

相关文章:

Top